預言:2025年八個社會景象
2015年,你或許還是中壯年,當下台灣社會約有280萬的老年人,這裡面包括你的長輩,你還有體力、活力、工作能力,或許還靠著長輩留下的一些資本和社會資源,可以負擔照顧長輩的老後人生。但很快地,2017年之後,台灣社會的老年人口便開始超過新生兒。
2025年之後,你漸漸靠近或進入所謂「65歲以上長者」區間,轉身回頭一看,後無來者,在前仆後繼的生命傳承接力賽上,你接下前人的棒子往前跑,但想交棒時,下一棒卻遠遠跟不上來。那一年,台灣社會的「長者」已包括你自己,足足多出小孩子一倍,再往前走,差距愈拉愈大,到2060年「65歲以上長者」將增加到七百八十多萬,會是小孩子的四倍。
一個老人多過小孩的社會,一個與你一起「白頭偕老」的社會,將是你在不久後遇上的未來世界。
那會是什麼模樣呢?
你可能再沒有如此暢快刷卡看病的健保醫療照顧。目前健保醫療支出一年約5500億元,在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架構下,保費收入再加計菸捐、公益彩券分配款等,尚能小有盈餘,2015年安全準備金保持4個月、2000億元。但老年人的健保支出是國民平均的3.5倍,而人口老化將急速拉高醫療需求和支出,如果費率和收費模式不變,理論上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很快也會入不敷出。未來勢將走向調漲費率或限縮醫療給付、提高就醫自付額等等各種方式,這代表,未來健保若還能維持,不是保費增,就是看病負擔變重,更可能是兩者皆具。
你可能提領不到預期的退休金和年金。台灣至2014年為止,各項年金保險負債超過18兆,如果各項年金未改革,2019年後會陸續面臨破產。最早會是軍人退撫基金,2019年便將破產;教育人員退撫及勞保會在2027年破產;公務人員退撫基金會在2030年破產;即使是2008年才剛開辦的國民年金保險(簡稱國民年金),也會在2046年面臨破產。
2015年7月4日,《法新社》臉書貼上一張照片,讓全世界已老或將老的人都顫慄。一名77歲的退休希臘老先生查茲法提亞迪斯(Giorgos Chatzifotiadis)為了幫老婆提領退休金,跑了4家銀行都領不出退休金,一輩子辛苦工作心血成泡沫,坐在第撒隆尼基(Thessaloniki)一家銀行前痛哭,存摺、身分證散落一地,希臘金融風暴下的悲歌,在退休高齡者身上最淒涼。同樣年金保險高負債的台灣,年金改革關乎有一天我們會不會也坐在銀行門前哭泣?
你可能得面臨孤單的一個人老後。想想,年輕時是否因為渴望自由、擔心高房價,而沒敢生育、或者只敢生養一個孩子,又不想成為拖累孩子的包袱,放手讓他們追求自己的生活,老來只有老伴對泣。
獨身或夫妻兩人的「小」家庭已成台灣社會組成的主流單位。2015年,獨居老人及只有老夫妻倆同住已有30萬人;2050年時,每5個家庭就有一個是獨居老人家庭。你得學習讓自己的健康持久、你得學習出門交朋友、你得學習繼續尋找生命的動力與熱情。
但你得擔心的是,你願意走出門,有沒有地方合適你去走動、休憩?有沒有交通工具可以載你前往那裡?而當健康、行動與心智漸漸喪失時,找不找得到人來看護自己?有沒有機構可以安養?你擔心告別那日來臨,自己會不會一個人孤伶伶的死去?
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014年針對2000多名60歲以上長者進行的「居住城市高齡友善滿意度調查」顯示,老人就業機會稀少、人行道與騎樓不夠平整、大眾運輸候車環境不友善、自動語音服務系統速度過快,都是最讓他們苦惱的事。
是的。世界不會依照同樣的法則推進,擺在面前的新時代,不再是你父母親那代人的生命定律。台灣從一個年輕而有活力的社會,進入一個高齡的緩慢時代,你得先看清楚未來可能的變化,然後,才能做好準備。如何「定義」自己的「年齡」、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、如何配合並導向社會的規劃,讓那些「擔憂」不致成為斑駁而蕭瑟的晚年預言。
高齡社會的八大景象
景象一:退休終點線的消失
2008年,當52歲的全球首富比爾?蓋茲(Bill Gates)宣布將自工作33年的微軟退休(他20歲創辦微軟),微軟替他拍攝了一支《比爾蓋茲在微軟最後一天》的影片。影片裡他先是忙著預約健身、打高爾夫球等想當然爾的清閒退休生活,但不久,便急著四處打電話拉關係、想進入U2樂團、想灌錄唱片、想拍電影、想上脫口秀節目、想進入政壇…,首富看是無法忍受突然剎車、失去重心的日子,但積極尋求職場第二春卻是頻頻遭拒。
影片內容雖然純屬虛構、搞笑,卻很精準描繪出退休族群將面臨的現實和轉折。
1. 年紀到了,就該退休嗎?(你真的想退休嗎?)
2. 不工作的生活,是否真的更好?(退休就代表什麼都不做了嗎?)
3. 上了年紀,還能不能重回職場、開創新的可能?(如果還有心工作,社會是否歡迎高齡就業者?)
退休潮,是高齡社會面臨的第一道巨浪。台灣自2013年,退休人數第一次飆破十萬人,創下歷史新高,揭開這波大退休潮的序曲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景象二:「高年級新鮮人」歸隊 ——退休後重返職場
「音樂家不會退休,直到他中心沒有音樂才會停止。」
好萊塢電影向來是社會探針,更是流行消費市場的指南,2015年上映的《高年級實習生》(The Intern)把鏡頭對準了退休後二度就業的銀髮族,除了掌握住高齡化社會的時代脈動外,另一層意義也在於,老而不落伍的新時代銀髮族「巿場潛力」漸受重視。
電影主人翁是位70歲喪偶男子,職場經歷40多年、一路做到高階主管退休,經濟無憂、健康無礙,退休後環遊世界、學習各種新技能、打太極健身…,仍覺空虛。因為「心裡的音樂未休止」,申請網路服飾公司響應高齡就業政策而開出的「資深者實習職缺」,儘管對現下職場科技資訊操作工具生疏,但對公司和雇主忠誠、擅於人際溝通、對工作使命必達、重視服裝儀表的老派職場精神,不僅彰顯年長者永不過氣的工作價值,也突破了年輕雇主對銀髮族原有的偏見。
雖然這部電影只著墨出銀髮族「優勢」的一面,但產生的效果幾乎可做為「高齡就業宣導影片」。
有錢沒錢都需要工作
2014年10月為媒合中高齡就業、提供諮詢與訓練,以建立國內銀髮族勞動力開發與促進模式的「勞動部銀髮人才資源中心」,目前仍在第一階段倡議,便是為了消弭社會及企業對銀髮族的刻板印象。
據銀髮人才資源中心的經驗,目前與企業推廣銀髮人力再運用時,確實多數企業對銀髮者雇用意願低。另外,法令上仍存在不友善之處,包括目前勞工保險之規定,受投保年齡最高65歲之限制,使相關補助計畫,如《就業保險促進實施辦法》受限,無法惠及所有銀髮者。
銀髮人才資源中心主任余璦君直言,第一步就先要剷除中高齡重回職場的「路障」,鎖定企業真正決策者的「老闆」階層加強鼓吹,特別選擇集合四大工商團體的扶輪社為宣導的平台,透過扶輪社的各種活動與演講介入,說服老闆們對中高齡族群產生「興趣」,進而晉用銀髮人才。
調查與數據皆顯示,高齡勞動者相較於青壯勞動者較少有意外或受傷發生;高齡勞動者擁有更強的工作倫理且更忠誠,動機與對危機事件處理的可靠性高於青壯勞動者;高齡勞動者被承認為是具有保證工作品質、較低的缺席率、較低流動率、較佳的可靠性以及工作穩定度;訓練中高齡勞動力亦是一項划算的投資,因為他們傾向和雇主、組織維持長久的關係。最重要的是,高齡勞動者對就業市場的興趣正在擴展中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景象三:全世界都要面臨年金、退撫破產的風險
一個租稅統計學界流行的笑話,這麼說:
甲對乙說:「我跟你說一件很恐佈的事。」
乙回:「只要恐怖程度沒有超過年金破產、領不到退休金,我都可以承受。」
這個笑話反映兩個現實,財稅專家一輩子專業追求的都是如何計算出讓全體社會「收支平衡」;而人的一輩子,沒有比年輕時苦幹實幹扣繳的退休金和年金,老後無法回收養老更可怕的夢魘。
這個夢魘,不幸地,可能發生在我們所遇上的世代。在少子化、高齡化的趨勢下,年金提領的人多、繳費的人少,入不敷出,結果就是虧損、出現破產危機,只能以延後退休和提領年限,緩解龐大擠兌壓力。
根據審計部統計,2014年度中央與地方政府潛藏負債超過18兆元,公務人員退撫基金、勞保勞退與國民年金,過去幾年費率未能調整,隨著戰後嬰兒潮步入退休年齡,都會陸續破產,政府未來30年面臨潛藏負債大幅增加的危機。
軍公教退休部分,未來27年,需支付軍公教舊制(即18%優惠利率存款部分)退休金5.74兆元;新制部分,公務人員退撫基金未來30年淨給付精算現值約3.36兆元,政府已提存基金數僅5948億元,尚未提撥退休金約2.77兆元。新制加舊制,合計潛藏負債8.51兆元。
900多萬勞工納保的勞保基金,依勞保局委託精算報告,以2014年為基準,勞保給付的應計給付精算現值為9.45兆元,但前年底已提撥普通事故責任準備僅6775億元,尚有8.78兆元未提存準備。
審計部官指出,勞保基金近年因開辦多項新業務,包括育嬰假前六個月支領六成薪,但勞保費率卻沒跟著調高,給付條件愈來愈寬鬆、補助項目卻愈來愈多,導致勞保基金責任準備無累積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景象四:健保難保高齡醫療的品質
1995年開辦的全民健保,因納保人口僅59%、保費收入僅760億,伴隨人口高齡化與新醫藥治療進步的原因,財務的維持一直都是很大的挑戰。為因應健保財務的困難,健保署於2013年推動二代健保收取補充保費,統計2015年7月底止健保安全準備金已破兩千億元,足以支應4.5個月健保支出,超過法定最高三個月上限,衛福部宣布,2016年補充保費扣繳門檻由5000元提高至20000元,健保委員會也提出調降健保費率回饋民眾的建議。
原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設計即強調,可保五年不漲保費。但衛福部卻表示,健保目前雖處於「空前穩定」狀態,但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快,2017年健保將開始反轉,收入會銳減;2019年,台灣人口成長停滯,老年人口增加、新生人口減少,健保支出將突破5,600億元,屆時安全準備金告罄,健保財務將陷入危機。估計至 2025年,健保醫療費用可能將成長到 9,100億元。高齡社會的醫療負擔將成健保未來是否能永續經營的關鍵。
健保實施二十年來,經費規模雖已經從兩千億的規模到近六千億的規模,然而,根據歷次內政部公布的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卻顯示,我國老人自覺健康狀況卻日漸低下。
健保擴大為三倍的規模之下,其中接近四成是由佔12%總人口數的老年人所耗用,但老年人居然自覺健康狀況愈來愈差。依一般商業邏輯,花愈多錢的事情,當事人卻愈來愈不滿意,必定存在若干因素,沒有將費用花在使用者最關心的部分,或是這些花費因為過度醫療標籤化後,使老人對於自我健康的滿意度相形低下。
依據全民健保研究調查發現,我國老年人一年門診次數接近30次,這數字將近是美國的四倍(美國一般老人年門診次數約7~8次)(註)。然而,評估老年人門診醫療服務的品質有很多面向,門診就診次數可能並不是最重要的一項。「潛在不當用藥」(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)可能更具指標定義。
潛在不當用藥年增200億住院費用
潛在不當用藥的定義為,在合理的用藥處方指示之下,當有更好的替代用藥情況下,醫師選用了一個副作用風險可能高於治療效益的藥物,就稱之為潛在不當用藥。並非是醫師開錯藥,也不是因為這個藥物有傷肝或傷腎等副作用,而是符合疾病狀況所開立的藥物,但這個藥物用在老年人身上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高於治療的成效,不代表開立這個藥物之後,老年人就一定會發生嚴重的副作用,但服用後不良反應機率較高。
根據我國全民健保資料研究發現,我國每年約有65%的老年人有服用過潛在不當用藥;但在美國,一般社區老人的狀況則大約是20%。這樣高度的潛在不當用藥使用狀況在近十年來不但未曾稍減,反而逐年加重。
留言列表